脑性瘫痪是胎儿期及婴儿期较为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病残、伤残综合症。发病率因围产期妇幼保健水平及地区新生儿救治水平而不同大约1-4%,但是在早产、极低体重儿、新生儿窒息、难产、新生儿黄疸等高危新生儿中发病率大约20-40%。也有部分为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或染色体、基因病变造成的脑发育不全。
主要表现在:新生儿期吸奶无力、吞咽困难、易呛奶、易向后挺不好换尿布、不好抱、哭闹或安静时手脚不喜欢活动,对灯光或声音无反应。2-3个月大时仍手脚紧张、大人帮助活动时感觉很僵硬,或特别软弱无力,不会追人看、不会追声音、吸奶不良;4-6个月时手仍握拳不张开抓东西,不会坐、不会双脚站、不会自己翻身、头向后仰、双上肢向后背、双脚尖点地站;8个月以上不会爬、不会靠墙站、不会用手抓东西放到嘴里、不会用勺子进食(喂)咬食物,对玩具不感兴趣、自己坐不稳等,可感觉到明显的某个手、脚不喜欢动且僵硬,或身体扭动自己很难控制住,特别是头部扭来扭去;1岁以上不会扶站、不会扶床侧走、迈步、摔倒不会用手扶地。有以上问题的婴儿应及早到神经专科明确诊断,以便及早开始康复训练。
脑瘫孩子在1-2岁以前为脑发育关键期,尽早针对孩子的病因、病变部位、体征、学习能力、年龄等选择适应本人的康复训练项目,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接受正常的运动、感觉刺激。学会尽可能正确的运动自己的身体,改正和调整异常的姿势习惯,完全可以发育成为正常健康的儿童(轻、中度脑瘫)。如果2岁以后就诊,改正的机会相对少些,家长完全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在家中坚持给孩子做训练,定期到医院复诊。在孩子14岁以前(男孩17岁)身体未发育成人时,帮助孩子得到他最好的发育成长。